信仰分享

教宗本篤十六世2008年四旬期文告輯要

 

基督為了你們成為貧困的 (格後八 9)

愛天主而與窮困的鄰人分享財物時,就會找到出於愛的圓滿生命。

 

教宗的文告簡輯如下六段:

1. 每一年的四旬期都給我們一個天賜的機會,來深化基督徒生活的意義和價值,並激發我們再次發現天主的慈愛,進而對自己的弟兄姊妹也更仁慈。在四旬期,教會會提出一些特定的任務:就是祈禱、守齋、施與,好具體陪伴教友度過這個內在更新的過程。今年的四旬期文告反省「施予」這件事,它代表一種幫助貧困者的方式,同時也是一種克己犧牲的操練,我們自己擺脫對世俗財物的依戀,教導我們回應鄰人的需要,也與他人分享仁慈的天主所賜給我們的一切。

2. 按照福音的教導,我們並非所擁有之物的主人,只是管理者而已,因此不應把這些財物看成自己專有的;透過這些物品,天主要求每一個人為我們的鄰人做天主眷顧的管理人。

3. 福音強調了基督徒賙濟行為的典型特徵:必須隱而不露。耶穌強調:「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,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」(瑪六3-4)。。因此我們做每一件事,都應為天主的光榮、而非自己的光榮而做。按福音的觀點,「施予」不僅僅是慈善行為,而是愛德的具體表現,是在要求內心的改變,能愛天主、愛近人,效法在十字架上犧牲、為我們而付出整個生命的基督。

4. 聖經教導我們,施予比收受更有福,藉此要求我們超越純物質的幅度,以更深刻的眼光來看「施予」。若我們做事是出於愛,就是表達了真實的生命;確實,我們被造,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天主以及我們的弟兄姊妹(參看格後五15)。藉著施予,我們與他人接近,也能與天主親近;「施予」能成為真正悔改,並與天主、與我們的弟兄和好的一項工具。

5. 「施予」教給我們慷慨的愛。四旬期「施予」的舉動,也就成為加深基督徒使命的工具。基督徒奉獻自己、不求賞報,就是一種見證:人的生存法則,不在物質的財富,而在於「愛」。

6.「施予」的實踐,在靈修上「訓練自己」,使能在愛德上增長,並在窮人身上認出基督。在施予時,我們給 出去的是物質,這是一種標記,代表我們能透過宣講基督及為基督作證,傳給別人更大的禮物。因基督之名,我們能找到真正的生命。因此,就讓四旬期成為個人與團體努力忠於基督的時期,這樣我們才能為他的愛作證。